構架早,“招、投、開、評”逐步網上操作
2000年1月1日,21世紀迎來開元第一天,上海的電子化采購時代也正式起航,由中心負責建立和運營的上海政府采購網正式開通運行。
“在政府采購電子化這方面,我們中心起步很早。”中心信息管理科副科長崔冬青告訴記者,2005年6月,中心首次在“2005年第二期臺式計算機采購”項目采購中應用網上招投標系統,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標志著電子化采購的啟動。從此,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積極探索,從采購項目受理、分配,到編制招標文件、發布招標公告、供應商投標、開標,再到評標,逐步實現了集中采購的全流程操作電子化。讓電子化采購實現“前延后展”,五年實現五大步。
2009年,中心建成標書下載及網上報名系統,改造電子評標系統并建立席位式電子評標室,同時制定了中心采購業務和重大活動攝錄像工作機制;2010年,開發預算單位采購需求網上申報、采購計劃編制和項目受理模塊;2011年,實現所有招標項目在網上提交開標一覽表及電子開標;2012年,實現部分公開招標項目全程無紙化電子采購,完成了所有電子評標室的改造,形成了供應商電子投標培訓常規化(集中定時)、多樣化(線上線下)機制,外網開通政府采購融資擔保試點工作專欄;2013年,實現電子化采購向競爭性談判、詢價等非招標采購方式的拓展……
一組數據印證了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在全流程電子化采購所做的努力。據統計,中心以電子開標、評標方式進行公開招標的項目比重從2009年僅占全年公開招標項目總數的2%,發展到2014年已經達到95%以上,其中,全流程實行電子招標投標的項目比例達到45%以上。2015年1月1日,隨著上海市財政局開發建設的上海市政府采購管理信息系統二期電子招投標系統投入運行,上海政府采購實現了“全流程、全覆蓋、全上網、全透明”。
從靜態公示頁面到各方綜合參與,從種類有限到全品目覆蓋,從目標單一性管理到多維度功能開發,從局部電子化采購到全流程網上操作……中心逐步實現了電子化采購向互聯網+政府采購的轉變。
引擎穩,居安思危指問題
如今,對于上海來講, “互聯網+政府采購”的電子化采購目標已經實現,但從電子化采購到“智能化采購”,即讓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在采購需求管理、招標或采購文件以及投標或響應文件編制、回標分析、資格審查、評審等環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一點上,中心的同志們以發展的眼光洞見未來。
“其實,‘互聯網+’是一個大前提,難點在于怎樣讓互聯網與其后面所加的內容相匹配。”中心項目監管科的李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未來,互聯網與政府采購的融合,在操作上會提出越來越細的要求,而在這個過程中,理順采購流程則顯得尤為重要。
崔冬青認為,面對“放管服”改革和今后政府采購深化改革的要求,互聯網+政府采購的承載者——“信息化平臺”如何走下去是一個不可規避的問題,平臺未來建設的重點要放在效率和服務上。另外,硬件設施也要適配。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政府采購信息化平臺一旦建成就是相對固化的,但政策法規是不斷發展的,采購實踐更是千變萬化的,參與主體又是多元多樣的。平臺如何達到與時俱進,如何更好地實現不同主體的個性化需求,如何不斷優化服務、提升各類主體的使用體驗,是未來互聯網+政府采購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雖然上海的電子化采購已經實現,但從電子化采購到“智能化采購”、即讓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在采購需求管理、招標或采購文件以及投標或響應文件編制、回標分析、資格審查、評審、合同生成等環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在現有電子集市的基礎上引入電子商城模式、政府采購+人工智能、一體化建設……記者在中心進行采訪時還聽到了這樣一些聲音。
上一篇:陜西:壓緊壓實采購人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