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dfaf4"></source>
<video id="dfaf4"></video>
<video id="dfaf4"></video>
      <video id="dfaf4"><menu id="dfaf4"></menu></video>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1月份新聞發布會 介紹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 1周前
      2019-11-15 10:18:00   來源:點擊:
      11月15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1月份新聞發布會。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出席發布會,介紹了經濟運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進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規定、消費扶貧等有關情況,并就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天然氣供應保障、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豬肉市場保供穩價、提振消費等問題,回答了與會記者提問。60余家境內外新聞媒體80余名記者參加了本場發布會。
       

      經濟運行情況

       

       

      一是電力運行情況。從發電看,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1%,增速較1—9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1%、6.5%、19.3%、5.7%和14.4%。10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月放緩0.7個百分點。

       

      從用電看,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4%。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2%、3.0%、9.3%和5.9%,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地區看,全國27個?。▍^、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廣西、西藏2個?。▍^)實現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二是投資項目審批核準情況。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442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其中,核準的河北新天唐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外輸管線項目(曹妃甸—寶坻段),建成后將與中俄東線、陜京線等國家干線管道以及河北省天然氣管網實現聯通,對保障區域供氣安全,改善大氣環境,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價格運行情況。1—10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6%,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

       

      居民消費價格方面,10月份環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持平;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近期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主要是由于豬肉及其替代品價格明顯上漲,帶動整體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5.5%,對CPI漲幅貢獻超過80%。從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來看,年初以來漲幅呈逐步回落態勢,10月份同比上漲1.5%,1—10月平均上漲1.7%。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方面,10月份環比上漲0.1%,漲幅與上月持平;同比下跌1.6%,跌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1—10月平均下跌0.2%。本月PPI環比小幅上升,主要是受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上漲所致。在食品價格上漲帶動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1.8%。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有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1+N”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明確了大灣區建設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目前,我們正會同和組織有關方面,抓緊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城際鐵路等專項規劃編制報批工作,“1+N”的規劃體系逐步構建。

       

      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廊” “兩點”建設框架逐步搭建,其中,“兩廊”是指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兩點”是指河套、橫琴兩點。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南沙新區的合作辦學項目獲批籌建,目前已正式動工。中科院與香港特區簽署《關于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共同推進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比如,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材料基因組、腦解析與腦模擬等,港澳科研機構和人員可共享使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設備。

       

      三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強化。南沙大橋順利通車,深中通道建設有序推進。贛深、廣汕高鐵加快建設,廣湛高鐵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深江段、深惠城際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穩步開展。深圳機場三跑道批復建設,惠州機場航站樓、貨運區和停機坪擴容工程開工?;蕧徔诎陡脑旃こ虇?,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珠海側海關查驗及配套區域已封頂。

       

      四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速打造。印發實施《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將港澳創業者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范圍。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廣東省制定實施細則,在珠三角9市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將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11月6日,韓正副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提出一批惠港惠澳政策措施,部署下一階段大灣區建設重點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穩妥推進相關惠港惠澳重大政策、重點任務落地實施。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最新進展

       

       

      政策溝通方面,截至10月底,中國已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合作文件,其中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還有不少發達國家公司、金融機構與我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

       

      設施聯通方面,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扎實推進,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項目進展順利。到10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近2萬列。

       

      貿易暢通方面,今年1—9月,我國對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約950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100億美元。中白工業園、中阿(聯酋)產能合作園區、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穩步推進。

       

      資金融通方面,中國先后與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與7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正式發布《“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建立了能力建設中心。

       

      民心相通方面,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綠色發展、對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有關方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扎實推進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落地生效。

       

       

      《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天通過我委門戶網站正式對外公布。這里,重點介紹四個方面情況。

       

      一是總體目標。《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范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是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意見》梳理提出了10種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典型業態和模式,包括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推廣柔性化定制、發展共享生產平臺、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發展服務衍生制造、發展工業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等。

       

      三是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實施意見》針對制造業重點行業、服務業重點領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雙向融合發展的10項可能路徑。

       

      四是發揮多元化主體作用。《實施意見》提出,要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平臺型企業和機構等重要作用,釋放各類主體融合發展潛力。

       

      同時,《實施意見》還從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加強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明確了相關保障措施。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加快出臺配套政策和細則,強化政策性創新,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產業園區、企業開展融合發展試點,先行先試,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實際、具有不同區域特色和行業特點的融合發展業態模式和路徑。

       

       

      “創業投資基金”和

      “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規定

       

       

      為落實資管新規中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規定另行制定的要求,更好發揮兩類基金作用,滿足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需求,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和資源支持創新創業創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在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同時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锻ㄖ分饕敲鞔_了資產管理產品出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適用資管新規及其實施細則等問題,整體思路和主要內容與資管新規及其實施細則的導向和基本原則保持一致。

       

      從具體舉措來看,主要有3點:一是明確過渡期的政策安排。資管新規出臺前,部分金融機構已與兩類基金簽訂認繳協議或實際出資。為避免出現“半拉子”工程影響基金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根據新老劃斷的原則,資管新規出臺前金融機構已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簽訂的認繳協議繼續有效,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出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但應當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并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二是過渡期內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過渡期內,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的,金融機構在向投資者充分披露和提示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將該產品整體視為合格投資者。

       

      三是適度放開嵌套限制。《通知》提出,符合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接受資產管理產品及其他私募投資基金投資時,該兩類基金不視為一層資產管理產品,避免對基金運作產生影響,該政策適用于過渡期內和過渡期結束后。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對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和金融機構執行通知的情況加強監管,進一步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更好發揮兩類基金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

       

       

      開展消費扶貧有關情況

       

       

      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近一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在擴大消費規模、打通制約“瓶頸”、提升供給質量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構建支持消費扶貧的政策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全國供銷總社等部門及時制定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對本部門、本系統消費扶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專門印發通知,發揮政府采購政策效應引導消費扶貧。

       

      二是廣泛組織動員,著力凝聚各方參與消費扶貧的強大合力。積極發揮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作用,指導幫扶省市強力推進消費扶貧。舉辦2019年消費扶貧市長論壇,總結交流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消費扶貧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共商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新路徑、新舉措。開通公益平臺,服務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

       

      三是瞄準流通短板,著力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突出“瓶頸”。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動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8%。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現對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提升到95%以上。推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網絡向農村延伸,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四是提升供給質量,著力推動消費扶貧可持續發展。支持貧困地區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改善貧困地區旅游景區設施條件,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建立貧困地區食品認證“綠色通道”,扶持一大批綠色食品企業、有機企業和地理標志產品做大做強。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著力營造支持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發揮中央新聞媒體優勢,推出系列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實施廣告精準扶貧項目,開辦“精準扶貧”專題專欄。動員新媒體力量,以更加生動的形式推介貧困地區特色物產。吉林、河南、江蘇等省通過“第一書記”代言、縣領導走進直播間與網紅主播共同宣傳消費扶貧。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5個部門,發出了《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消費扶貧的倡議》,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涓涓細流,足以匯成江河。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貧困群眾一定能夠早日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與全國人民一起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是電力運行情況。從發電看,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1%,增速較1—9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1%、6.5%、19.3%、5.7%和14.4%。10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月放緩0.7個百分點。

       

      從用電看,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4%。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2%、3.0%、9.3%和5.9%,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地區看,全國27個?。▍^、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廣西、西藏2個?。▍^)實現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二是投資項目審批核準情況。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442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其中,核準的河北新天唐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外輸管線項目(曹妃甸—寶坻段),建成后將與中俄東線、陜京線等國家干線管道以及河北省天然氣管網實現聯通,對保障區域供氣安全,改善大氣環境,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價格運行情況。1—10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6%,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

       

      居民消費價格方面,10月份環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持平;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近期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主要是由于豬肉及其替代品價格明顯上漲,帶動整體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5.5%,對CPI漲幅貢獻超過80%。從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來看,年初以來漲幅呈逐步回落態勢,10月份同比上漲1.5%,1—10月平均上漲1.7%。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方面,10月份環比上漲0.1%,漲幅與上月持平;同比下跌1.6%,跌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1—10月平均下跌0.2%。本月PPI環比小幅上升,主要是受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上漲所致。在食品價格上漲帶動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1.8%。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有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1+N”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明確了大灣區建設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目前,我們正會同和組織有關方面,抓緊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城際鐵路等專項規劃編制報批工作,“1+N”的規劃體系逐步構建。

       

      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廊” “兩點”建設框架逐步搭建,其中,“兩廊”是指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兩點”是指河套、橫琴兩點。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南沙新區的合作辦學項目獲批籌建,目前已正式動工。中科院與香港特區簽署《關于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共同推進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比如,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材料基因組、腦解析與腦模擬等,港澳科研機構和人員可共享使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設備。

       

      三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強化。南沙大橋順利通車,深中通道建設有序推進。贛深、廣汕高鐵加快建設,廣湛高鐵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深江段、深惠城際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穩步開展。深圳機場三跑道批復建設,惠州機場航站樓、貨運區和停機坪擴容工程開工?;蕧徔诎陡脑旃こ虇?,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珠海側海關查驗及配套區域已封頂。

       

      四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速打造。印發實施《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將港澳創業者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范圍。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廣東省制定實施細則,在珠三角9市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將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11月6日,韓正副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提出一批惠港惠澳政策措施,部署下一階段大灣區建設重點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穩妥推進相關惠港惠澳重大政策、重點任務落地實施。

       

       

      政策溝通方面,截至10月底,中國已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合作文件,其中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還有不少發達國家公司、金融機構與我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

       

      設施聯通方面,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扎實推進,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項目進展順利。到10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近2萬列。

       

      貿易暢通方面,今年1—9月,我國對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約950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100億美元。中白工業園、中阿(聯酋)產能合作園區、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穩步推進。

       

      資金融通方面,中國先后與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與7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正式發布《“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建立了能力建設中心。

       

      民心相通方面,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綠色發展、對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有關方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扎實推進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落地生效。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天通過我委門戶網站正式對外公布。這里,重點介紹四個方面情況。

       

      一是總體目標。《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范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是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意見》梳理提出了10種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典型業態和模式,包括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推廣柔性化定制、發展共享生產平臺、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發展服務衍生制造、發展工業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等。

       

      三是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實施意見》針對制造業重點行業、服務業重點領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雙向融合發展的10項可能路徑。

       

      四是發揮多元化主體作用。《實施意見》提出,要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平臺型企業和機構等重要作用,釋放各類主體融合發展潛力。

       

      同時,《實施意見》還從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加強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明確了相關保障措施。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加快出臺配套政策和細則,強化政策性創新,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產業園區、企業開展融合發展試點,先行先試,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實際、具有不同區域特色和行業特點的融合發展業態模式和路徑。

       

       

      為落實資管新規中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規定另行制定的要求,更好發揮兩類基金作用,滿足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需求,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和資源支持創新創業創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在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同時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锻ㄖ分饕敲鞔_了資產管理產品出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適用資管新規及其實施細則等問題,整體思路和主要內容與資管新規及其實施細則的導向和基本原則保持一致。

       

      從具體舉措來看,主要有3點:一是明確過渡期的政策安排。資管新規出臺前,部分金融機構已與兩類基金簽訂認繳協議或實際出資。為避免出現“半拉子”工程影響基金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根據新老劃斷的原則,資管新規出臺前金融機構已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簽訂的認繳協議繼續有效,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出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但應當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并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二是過渡期內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過渡期內,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的,金融機構在向投資者充分披露和提示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將該產品整體視為合格投資者。

       

      三是適度放開嵌套限制。《通知》提出,符合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接受資產管理產品及其他私募投資基金投資時,該兩類基金不視為一層資產管理產品,避免對基金運作產生影響,該政策適用于過渡期內和過渡期結束后。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對符合通知規定要求的兩類基金和金融機構執行通知的情況加強監管,進一步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更好發揮兩類基金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

       

       

      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近一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在擴大消費規模、打通制約“瓶頸”、提升供給質量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構建支持消費扶貧的政策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全國供銷總社等部門及時制定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對本部門、本系統消費扶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專門印發通知,發揮政府采購政策效應引導消費扶貧。

       

      二是廣泛組織動員,著力凝聚各方參與消費扶貧的強大合力。積極發揮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作用,指導幫扶省市強力推進消費扶貧。舉辦2019年消費扶貧市長論壇,總結交流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消費扶貧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共商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新路徑、新舉措。開通公益平臺,服務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

       

      三是瞄準流通短板,著力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突出“瓶頸”。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動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8%。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現對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提升到95%以上。推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網絡向農村延伸,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四是提升供給質量,著力推動消費扶貧可持續發展。支持貧困地區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改善貧困地區旅游景區設施條件,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建立貧困地區食品認證“綠色通道”,扶持一大批綠色食品企業、有機企業和地理標志產品做大做強。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著力營造支持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發揮中央新聞媒體優勢,推出系列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實施廣告精準扶貧項目,開辦“精準扶貧”專題專欄。動員新媒體力量,以更加生動的形式推介貧困地區特色物產。吉林、河南、江蘇等省通過“第一書記”代言、縣領導走進直播間與網紅主播共同宣傳消費扶貧。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5個部門,發出了《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消費扶貧的倡議》,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涓涓細流,足以匯成江河。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貧困群眾一定能夠早日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與全國人民一起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