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dfaf4"></source>
<video id="dfaf4"></video>
<video id="dfaf4"></video>
      <video id="dfaf4"><menu id="dfaf4"></menu></video>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打造更加亮麗的北疆風景線——內蒙古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紀實
      2019-02-28 10:47:00   來源:點擊:
             80.6% 

        內蒙古稀土轉化率和煤炭轉化率分別達80.6%和38.4%。2018年,內蒙古退出煤炭產能22處、1110萬噸。 

        23.5萬 

        2018年,內蒙古全區實現減貧23.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6%。 

        “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一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上下牢記總書記“三個扎實”的殷殷囑托,開啟經濟轉型發展、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的新征程,讓“模范自治區”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挖土賣土”成過去   煤炭轉化攀新高 

        “努力改變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的狀況,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為推進高質量發展開出良方。 

        前不久召開的內蒙古兩會上,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內蒙古稀土轉化率和煤炭轉化率分別達80.6%和38.4%。在以稀土、煤炭等資源豐富著稱的內蒙古,“挖土賣土”的傳統發展方式正在成為過去,煤炭就地轉化率攀上新高度。 

        包頭的稀土資源占全國的83.7%、全世界的38.7%。然而3年前,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僅有40%。而今變化深刻:稀土陶瓷釉產品色彩千變萬化、美不勝收,綠色無毒的新型稀土印泥、顏料、口紅等產品進入量產階段,稀土鋼材制成的高端軸承已得到市場認可…… 

        稀土原材料過去每噸不足萬元,在國內加工成拋光材料,每噸可增值3萬到5萬元,出口到國外加工制成納米級拋光液,銷回國內售價達每噸300萬元。前不久,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在納米超光滑鈰基拋光液關鍵技術上突破瓶頸,成功制備100納米稀土拋光液。“改變了拋光液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價格每噸僅100多萬元。”中心主任池建義說。 

        目前,包頭市稀土企業增加到134家,其中新材料、終端應用企業85家,形成開采、冶煉、研發、深加工、應用的產業體系。2018年,全市稀土產業實現產值138億元,同比增長37%,初步形成稀土永磁、拋光、儲氫、合金、催化等5條產業鏈。 

        2018年,內蒙古退出煤炭產能22處、1110萬噸,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一批大型煤炭轉化項目相繼上馬:年產16億立方米的匯能煤制天然氣項目在鄂爾多斯開工建設;錫林郭勒盟至山東特高壓通道項目首臺機組首次并網成功,內蒙古煤電運一體化發展邁出新步伐;總投資600億元的煤制烯烴項目——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投產……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內蒙古全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強烈的緊迫感:包頭重點搞稀土深加工,鄂爾多斯搞煤炭深加工,巴彥淖爾與錫林郭勒搞有機農牧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呼和浩特除大力發展乳業、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等傳統產業外,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有政策支撐,更要有技術與資金的支撐,自治區正全力完善并強化這些支撐點。”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龔明珠說。 

        健康扶貧有保障   產業扶貧戰猶酣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瞄準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重點解決好產業發展、務工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問題。”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內蒙古精準發力,扎實推進脫貧攻堅。

        內蒙古貧困人口脫貧的難點在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截至2017年底,全區因病、因殘致貧約占貧困人口總數的64%以上,涉及10.8萬個家庭。自治區為群眾織密健康保障網,拔掉因病致貧返貧的病根。

        2018年,內蒙古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完善優化內蒙古自治區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政策的通知》等10余項指導性政策文件。落實參保補貼政策,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貼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全年共投入1.29億元,實現參保補貼全覆蓋。全面建立大病保障基金,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健康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大病保障基金“五重”保障制度。2018年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1.5%,醫療費用負擔大幅減輕。 

        內蒙古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2018年,中央、自治區、盟市和旗縣累計投入產業發展、扶貧發展、對口幫扶資金155.99億元,同比增長10.2%。積極培育肉羊、生豬、肉牛、家禽、飼料飼草、蔬菜、玉米、馬鈴薯等特色扶貧產業,促進貧困地區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2018年,實施農牧業產業扶貧項目7290個,較2017年增加275個,扶持貧困人口約61萬人次。 

        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去年全國兩會上向總書記介紹村里近年來的變化。她說,一年來小廟子村發展中草藥種植產業,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我們讓貧困戶參與桔梗去皮等手工勞動,送貨上門、入戶結算”,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產業黨員+農戶+貧困戶”,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04人,現在只剩下15戶34人未脫貧,預計今年全部脫貧。 

        2018年,內蒙古全區實現減貧23.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6%,10個國貧旗縣、13個區貧旗縣完成退出評估工作,有望摘帽退出。 

        民族團結奏新曲   邊境穩固展新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于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第三小學有156名少數民族學生,學校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校本課程,帶領學生制作《鄂爾多斯婚禮》《五十六個民族》紙漿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版畫,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手抄報、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等活動。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蒙古族學校,蒙古族和漢族教師相互學習教育教學管理知識,蒙古族學生學習漢族文化,漢族學生學習少數民族習俗和禮儀課程,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深扎根于每個人的心田。 

        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后不久,自治區黨委出臺《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意見》,對搞好自治區民族團結提出明確要求。自治區民委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踐行守望相助理念與創新載體方式等6個方面,對民族團結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要讓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理念在各族干部群眾內心牢固樹立。”內蒙古自治區民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自治區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納入自治區黨委對盟市、廳局黨建考核重點內容,納入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納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納入各級黨校培訓計劃,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的全過程。自治區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考核測評體系,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旗縣(市、區)考核體系及考核手冊(2018年版)》,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指標予以量化,使其成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增進“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重要平臺。 

        在四子王旗江岸蘇木,居住分散、點多線長。2018年,烏拉嘎查到蘇木的17公里水泥路通了,還解決了300多人的吃水問題和100多戶的用電問題。自幼生活在烏拉嘎查的蒙古族居民陶浩,見證了邊境蘇木的發展變遷,“美麗的草原是我們共同的家。”